心医医联体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严选

服务医联体及医疗集团,提供双向转诊、远程预约、院间互动等系统和解决方案,整合各级资源,实现医联体内业务和数据有效协同,促进医联体业务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
了解咨询

雷达评级

A

用户规模

-

产品上线

-

商品详情

商品亮点
  • -支持交互式/非交互式临床/影像/病理/心电会诊
  • -专家端会诊界面提供一体化视图浏览方式
  • -支持归家卫计委颁布的双向转诊标准,提供规范、高效、便利的转诊流程
  • -科研病历系统具备数据表单自定义功能,满足定制化科研课题需求
商品说明
版本: V1.0 交付方式: License
适用于: Windows 上架日期: 2019-09-19
心医国际公司的医联体平台,以区域内中心医院为核心,建立覆盖下级数家协作医疗机构的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打造区域远程医疗服务和分级诊疗联动体系。
       通过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会诊设备和配套的应用系统软件,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院间远程会诊,为医联体内的协作医院提供双向转诊、院间互动、远程会诊、区域集中诊断等服务,在专家与基层医生之间、专家与患者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为患者提供更适合的治疗方案,向专家提供更多的优质病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
1、医联体平台的系统构成
       医联体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区域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2)多级诊疗服务平台;
(3)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平台;
(4)业务监管平台;
(5)患者服务平台;
(6)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医联体也可能享受心医北上广的高端专家资源所提供的远程医疗服务。
      医联体业务的开展主要取决于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之间患者诊疗信息的共享以及检查结果的互认,因此需要为医联体建设医疗数据中心,实现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等大数据业务服务。数据中心可以由第三方托管,或者由医院自行运营。
2、平台技术架构
       医联体系统技术架构从技术方面分层及描述,对于关键技术的方案进行描述。医联体平台的技术架构主要包含五个层次,即:应用层、服务层、 资源层、交换层、接入层。
(1)系统应用层
       医联体系统应用层由医联体服务应用和医联体服务监管两个部分(模块) 组成;通过统一的医联体门户访问,可实现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院间协调、远程预约、远程医学教育等医疗服务;通过系统集成,各应用能够实现“即插即用”;通过医联体服务监管模块提供的功能,可实现对各级医疗机构在医联体环境下的运营情况的分析、统计、辅助决策等多种数据服务。
(2)系统服务层
       医联体系统服务层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注册服务、流程服务、存储服务,用于通过医联体数据传输对象与医联体业务逻辑层直接进行交互,集中了系统的业务逻辑的处理。服务间的消息交换和消息传输贯穿各个服务层,服务间的消息交换需要基于通用的交换标准和行业的交换标准。
(3)系统资源层
       医联体系统资源层所提供资源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文档、音视频资料)数据、结构化文档数据、应用服务资源等。主要用于支撑跨区域医疗工作开展的管理协调;支撑跨区域远程医疗工作开展的效能建设; 
(4)资源交换层
       医联体资源交换层包括:企业服务总线 ESB、通用文件传输 GTP、数据集成 ETL、统一媒体控制单元 MCU。信息交换层根据业务流程,通过数据接口或消息传递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 数据上报等功能。主要用于满足临床信息跨医院、跨区域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应用; 用于医疗服务资源的注册、申请、授权、管理、监控,实现基于服务的信息资源 共享交换;用于满足基于卫生医疗行业数据规范的业务信息采集,并对外部系统提供基于文件的数据交换服务;用于满足医联体数据仓库建设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加工、转换处理的数据集成要求;用于满足音视频信息的跨医院、跨区域交互,并按照平战结合要求,集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
(5)资源接入层
       医联体信息资源接入层是医联体系统的基础,包括:应急指挥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及医疗机构集成平台、医疗信息采集系统。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心电诊断 系统、影像诊断系统、病理诊断系统和其他医疗信息系统。通过医联体系统与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院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如果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数据共享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将通过平台机制,实现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减少数据接口数量,实现院间的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信息交流。
       医联体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提供远程医疗监管与业务服务的实时信息,共享原有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具有对医联体业务的综合管理功能。医疗信息采集系统:医疗信息采集系统主要从包括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仪、数字化影像设备、数字 心电图机等医疗信息采集设备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血压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医联体数据中心。
3、技术特点
        心医国际公司的医联体平台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数据中心可以满足各项业务在网络(≤4M带宽)上通畅运行;
(2)医联体业务平台可在Windows、Linux等多种服务器版操作系统上灵活部署;支持集中式/分布式混合存储,提高多方会诊及跨平台会诊时的文件共享效率;
(3)医联体业务平台支持Oracle、SQL Server、DB2等通用关系型企业级数据库,方便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
(4)医联体业务平台提供机构用户注册与权限管理、节点管理、监控管理、服务管理(各功能系统管理)、日志管理、安全审计、配置管理、资源目录、即时通讯等平台基本管理功能,并实现与各功能系统无缝融合、一体化操作管理;
(5)医联体业务平台预设文件存储指针,统一管理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的不同文件;
(6)医联体业务平台支持双向转诊流程中患者就诊信息的无缝链接和文书共享;
(7)医联体业务平台支持一键申请交互式或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申请医生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并自动将患者的病历信息上传到远程会诊系统;
4、平台底层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1)注册管理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根据医联体的实际情况,在国家级、省级等远程医疗服务与资源监管中心实现各医疗机构资源信息的注册服务和管理服务,包括卫生机构名称、科室专家专家、医生职称、床位数、检查检验设备和项目等资源信息。
(2)业务管理
       对于医联体内发生的双向转诊、院间互动、预约管理、统计分析等业务进行管理,保证区域医疗协作的顺利实现,,实现跨地区、跨医疗机构的信息交互的应用场景。
(3)运行维护
       为医联体系统提供可靠运行保障,提供信息系统的运维监控、系统日志、系统备份功能,为医联体提供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
(4)安全保障
       医联体系统提供用户身份认证、系统角色、操作权限、操作审计、审批留痕、数据加密传输功能,确保系统的数据安全、应用安全、通讯安全。
(5)独立影像中心
      影像数据比较大,数据中心对影像数据可进行单独处理,设置单独的影像数据中心平台。
(6)即时消息
      在业务管理平台和移动端之间实现会诊信息、转诊心医、派遣信息等的即时通信,并在移动端内实现医生与医生之间、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即时通讯,方便医患沟通。
(7)流程管理
      根据院间业务实际需要,调整转诊或派遣的审批流程,增强医联体成员间的紧密性,进一步提高转诊效率。
       作为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信息化节点,互联的支撑载体及中枢,将分散在医联体内不同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进而整合资源、重塑流程、创新服务,搭建面向医务人员、面向居民、面向卫生行政管理者等各类角色的应用系统,满足与医联体相关的各种机构和人员需要,结合市民自我健康管理,促进国家分级诊疗的落地,构建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友好协作,向居民提供更有序、更便捷、更高效的就医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
        基于医联体的分级诊疗平台旨在创建基于居民健康卡的、以居民为中心的健康管理、诊疗体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完善分级医疗体系;有序衔接大医院、基层机构、居民间的诊疗、康复护理体系,缓解大医院压力、降低医疗费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

用户案例

安康市“六级一体化”医联体平台
需求分析:在政府要求、科技发展及地理环境等背景下,安康市需解决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大、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不均、影像医生短缺、检查设备利用率等问题。作为陕南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安康市中医医院担负当地
项目方案:心医国际提供的医联体平台解决方案,从体系规划机制规范到系统搭建,再到运营服务协同推动,让医联体 “建”起来并“动”起来,打造了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安康样板间”。
项目成效:2019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聚焦 “安康模式”,认为远程助力医改,可让医疗服务效率提升25%以上,安康成为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的示范基地。安康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多模态、全方位、一体化“安康模式”。